近日,长城汽车披露2023年业绩快报,交出了去年总体的经营成绩——录得营收增长,净利下滑的成绩。
对比来看,比亚迪的归母净利润是长城汽车的4倍有余,两家自主车企差距进一步拉大。
2023年是长城汽车提出“全面转型新能源”的第一年,公司也实现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上涨,但主要还是燃油车扛大旗,新能源车渗透率约21%,与公司提出的40%渗透率还有较大差距。
自去年至今,公司的高管变动颇为频繁,管理层需要认真思考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?后续又该如何应对该问题?
净利落后于比亚迪
2023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4.1亿元,同比增长26.26%。其中Q1至Q4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0.39亿元、409.33亿元、495.32亿元、539.06亿元,其中Q1同比下滑13.63%,其余季度分别增长43.55%、32.63%、42.38%。
自2023年Q2以来,公司的营收又进入了快车道,这点是值得肯定的。
长城汽车表示,公司报告期全面向新能源、智能化、全球化转型,成效显现,2023年公司坚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加大投入,同时加速在新能源领域的渠道及品牌建设,随新品上市,车型结构持续优化,单车售价及销量持续增长,带动营收增长。
与营收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长城汽车2023年的利润出现了不小的下滑,实现归母净利润70.08亿元,同比大幅下滑15.22%,公司称主要受到同期汇率收益影响。
Q1至Q4,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.74亿元、11.87亿元、36.34亿元、20.13亿元,前两个季度分别骤降89.34%、70.07%,后两个季度同比分别大涨41.94%、1799.06%。
总体下滑,但逐季改善,其中Q4环比下滑44.61%,主要系年终奖金计提所致。
对比来看,比亚迪20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90亿元~310亿元,同比增长74.46%~86.49%,即使按最低290亿元计算,约是长城汽车的4.14倍,两家企业的利润规模差距甚大,根源在于经营规模差距。
以2023年前三季度为例(下文数据对比均采用此时间点),比亚迪、长城汽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222.75亿元、1195.04亿元,前者约是后者的3.5倍。
事实上,不管是毛利率,还是净利率,比亚迪均超过长城汽车,前者分别为19.79%、5.29%,后者分别为18.84%、4.18%,前者分别比后者高上0.95个百分点、1.11个百分点。
去年前三季度,比亚迪、长城汽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49.38亿元、55.02亿元,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.91%、4.6%,不管是金额,还是费用率,均是比亚迪更胜一筹。
同期,比亚迪的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分别为172.27亿元、102.8亿元,费用率分别为4.08%、2.43%;长城汽车的两大费用分别为51.06亿元、30.94亿元,对应的费用率分别为4.27%、2.59%。
显然,比亚迪的销售费用率、管理费用率均低于长城汽车,这也是长城汽车后续需要优化的地方。
未能完成目标
2023年全年,长城汽车累计销量123.07万辆,同比增长15.29%,这与公司定下的160万辆的目标相差甚远,完成率为76.92%。
其中海外销售、新能源车销售分别为31.6万辆、26.2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82.48%、98.74%。
中汽协数据显示,2023年我国汽车新车出口量为491万辆,同比增长57.9%,其中传统燃油汽车新车出口量为370.7万辆,同比增长52.4%;新能源汽车新车出口量为120.3万辆,同比增长77.6%。
长城汽车的海外销量在众多车企中排在第三,上汽乘用车、奇瑞汽车分别以120.8万辆、93.71万辆拿下第一、第二的名次,吉利汽车、比亚迪、长安汽车以27.41万辆、24.28万辆、23.63万辆紧随长城汽车之后。
总体来看,上汽乘用车、奇瑞汽车的海外销量是遥遥领先的,其余车企与这两家车企的差距是巨大的。
数据显示,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58.7万辆和949.5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35.8%和37.9%,总体增速较快。
长城汽车的海外销售、新能源车销售的增速均超过行业平均值,总体还是值得肯定,是促进公司营收增长的关键因素。
不过,公司原定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40%,而事实上仅完成21.29%,并没有达到公司的期望值,显然还需要加把劲。
在2022年报中,长城汽车提及“全面转型新能源”,聚焦新能源机会品类,回归主价格、主级别市场与大众造型,把握主航道,聚焦资源在主流车型上,抢夺市场销量,打造明星产品。
然而,长城汽车的新能源汽车业务面临的压力巨大,公司在行业中的优势也并不明显。
传统车企中,作为国内新能源车企的一哥,比亚迪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02.44万辆,同比增长61.8%,约是长城汽车11.54倍。
造车新势力中,广汽埃安、理想汽车的销量分别为48万辆、37.6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77%、182%,均远远超过长城汽车,另外,极氪的销量增长迅猛,同比增长65%至11.87万辆。
分品牌来看,坦克品牌、哈弗品牌、WEY品牌2023年销量分别为16.25万辆、71.52万辆、4.16万辆,均实现十位数增长,分别为31.21%、16%、14.35%,而长城皮卡、欧拉品牌分别为20.23万辆、10.85万辆,仅实现个位数增长,分别为8.46%、4.35%。
在2023年,长城汽车的各大品牌均推出多款新车型,例如哈佛枭龙系列上市;魏牌咖啡智能系列焕新,蓝山DHT-PHEV与新摩卡DHT-PHEV正式上市;长城皮卡2023款长城炮、金刚炮AT车型、火弹、龙弹等新产品上市,山海炮陆续交车;欧拉品牌推出2023款欧拉好猫、2023款欧拉好猫GT木兰版、2023款欧拉芭蕾猫等车型;坦克品牌推出2023款坦克500与坦克500Hi4-T迎来上市。
新车型的密集上市,极大的丰富了公司的新能源产品矩阵,这也是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猛的原因,不过,定位于“更爱女人的汽车”的欧拉品牌,增速在各大品牌中垫底,该品牌曾是公司发力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。
实际上,公司新车型上市、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背后,是与公司研发费用、销售费用的大额支出分不开的,这也导致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的利润承压,出现下滑。
长城汽车对此表示,由于2023年新产品上市,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设投入,同时坚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的研发投入,以及同期汇率收益影响,导致利润出现下滑。
人事变动频繁
2022年7月,在长城汽车工作长达31年的王凤英辞职,此后在2023年1月加入了小鹏汽车并担任总裁职务,备受重视。
2023年至今,公司高管的变动更为频繁。
5月,欧拉和沙龙品牌总经理文飞因身体原因辞职,其自2018年加入长城汽车,历任哈弗品牌营销副总经理、哈弗品牌营销总经理、哈弗品牌总经理,于2021年3月出任沙龙汽车总经理,次年12月起担任兼任欧拉总经理。
5月,长城汽车品牌公关总经理果铁夫因个人家庭原因辞职,这距离其加盟公司尚不足3个月,其主要负责企业品牌和技术品牌建设,以及对外媒体公关相关工作。
10月,魏牌原总经理陈思英在微博发文,称其由于家庭原因将离开魏牌,并感谢魏牌团队所有人的付出和对他工作的支持,这距离其加入公司仅8个月。
12月,消息称前长城汽车哈弗品牌总经理李晓锐已低调加入小米汽车,其于2020年7月加入长城汽车哈弗品牌,担任总经理职务,而在2023年11月,公司任命赵永坡为哈弗品牌总经理,全面负责哈弗品牌工作。
今年1月,王凤英的丈夫张利出任小鹏汽车生产制造负责人,其在1992年加入长城汽车,曾任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副总经理,负责生产管理业务。
同月,哈弗品牌营销执行副总裁乔心昱离职,其在2018年9月加入长城汽车,曾担任魏牌CMO、副总经理、产品策划部总监,在去年1月出任哈弗营销执行副总裁。
在企业全面转型阶段,人事变动是可以预料的,但过于频繁则不利于军心稳定,或许公司需要深入思考为何上述高管辞职,是能力不行?还是平台不合适?
对于企业而言,业绩的平稳发展期,很少出现人事变动,与之则相反,根源在于公司想“求变”,但这一过程大概率会面临不确定性,如何应对“求变”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是掌舵人需要认真思考的,做到未雨绸缪。
(短平快解读-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!PS若稿件侵权或数据有误,请及时联系修正)